人大代表:這些醫療器械,重點發展
解決卡脖子問題
3月7日,根據北京日報消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秘書長敖虎山呼吁,鼓勵醫生參加科技創新工作,解決我國高端醫療設備和器械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國藥集團國藥控股董事長于清明也表示,雖然近1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長足發展,在中低端領域占據明顯優勢,但是在高端醫療器械產品、核心部件、關鍵技術上存在明顯的瓶頸。
于清明指出,要協同產業鏈上下游推進關鍵技術、急需產品和整機設備的攻關,實現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重點發展體外生命支持系統(ECMO)、呼吸支持系統、生物防護裝備、智慧康復診療設備等。
敖虎山也表示,我國呼吸機的核心元器件依賴進口,ECMO更是完全依賴進口,整機和核心器件被發達國家壟斷。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蛋糕大,但80%的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份額被歐美等跨國公司占據。
疫情再次凸顯了我國高端醫療設備和器械制造業長期國產化程度低、科技創新跟不上的局面,不僅要支出更多醫療費用,也不利于健康中國和科技強國戰略。
銷售或許不再是核心競爭力
要解決醫療器械行業的卡脖子問題,自主研發和創新尤為重要,從帶量采購也可以看出,行業的競爭重心或許已開始轉移。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曾表示,某種意義上講,帶量采購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斬斷原有銷售模式對中國行業發展的影響,真正通過成本的比拼、質量的競爭、創新的引領,來催生中國規?;膬炠|發展。
有分析顯示,短期來看,帶量采購考驗的是企業降價決心和產品線豐富程度;中長期看,未來械企的核心競爭力將集中體現在創新研發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兩大方面。
根據弗銳達醫療器械咨詢分析,我國本土械企經歷了從簡單復制到自主創新的緩慢轉換。
在過去,國內自主創新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外企某種附加值高、潛在市場較大的產品進行仿制,完成產品并取得一定成果后,拓展到其他領域,復制模式實現多元化。企業完成前期的產品覆蓋、渠道建設等積累后,再進行真正意義的再創新。
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一部分械企似乎已開始加快創新研發的步伐。
2020年,《中國發明與專利》雜志曾發布醫療器械行業全球專利數據,在九國兩組織的專利申請量中,美國申請最多,120473件,占全球總量26.2%;中國次之,98123件,占總量21.4%;日本申請量居中國之后。
從申請趨勢來看,中國先后在2011年超過日本、2015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專利申請熱度最高的地區,但同時也要注意,美國和日本是中國之外專利布局最密集的區域,為國內企業的產品進入設置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多角度研發創新
2月9日,工信部發布《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要求,到2025年,關鍵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醫療裝備安全可靠,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水平,具體包括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產品體系豐富健全、新型產業生態快速發展等。
如對于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征求意見稿顯示要推動透析裝備、呼吸機等產品升級換代和性能提升。
有分析顯示,只有提高國產供應商的各種元器件研發水平,才能保證醫療器械的整體質量,但是實際上,目前行業中已開始出現多方面的研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