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十大醫療創新榜單出爐
近日,全球頂級醫療中心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評選出了“2021年度十大醫療創新”。克利夫蘭每年都會召開醫療創新峰會,并發布第二年將影響整個行業的十大醫學創新榜單,本次入選的創新技術/療法,包括CD20靶向療法ocrelizumab,用于囊性纖維化的新型藥物Trikafta,丙肝泛基因型療法,PARP抑制劑等多款創新藥物,涉及血紅蛋白病、原發性多發性硬化癥、囊性纖維化、丙型肝炎、前列腺癌、偏頭痛等疾病。
血紅蛋白病的基因治療
血紅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是由于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異常(異常血紅蛋白病),或珠蛋白肽鏈合成速率異常(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所引起的一組遺傳性血液病。臨床可表現溶血性貧血、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或因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增高或減低而引起組織缺氧或代償性紅細胞增多所致紫紺。最常見的血紅蛋白病包括鐮狀細胞病和地中海貧血,全球每年有超過33萬新生兒患病。
近年來,有諸多針對血紅蛋白病的基因療法誕生,為該領域帶來希望。2019年5月,歐盟有條件批準了藍鳥生物一次性基因療法Zynteglo(LentiGlobin,含βA-T87Q珠蛋白編碼基因的自體CD34+細胞)用于治療12歲及以上的非β0 /β0基因型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患者,Zynteglo成為全球首個治療TDT的基因療法,定價177萬美元。
今年9月,藍鳥生物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授予Zynteglo治療鐮狀細胞病(SCD)的優先藥物資格(PRIME)。此前,EMA還授予了Zynteglo治療SCD的孤兒藥資格(ODD)。
此外,今年1月,FDA授予Aruvant Sciences公司的ARU-1801治療鐮狀細胞病(SCD)的孤兒藥資格,ARU-1801是一種改良的胎兒血紅蛋白(fetal hemoglobin)基因療法,開發用于治療鐮狀細胞病(SCD)和β地中海貧血。
原發性多發性硬化治療新藥
多發性硬化癥(MS)是最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通過炎癥和組織損傷破壞大腦、視神經和脊髓的正常功能,好發于視神經、脊髓、腦干等,臨床表現為視覺障礙、肌肉無力、講話困難、嚴重疲勞、認知障礙,最終導致殘疾。全球大約有230萬例MS患者,目前尚無法完全治愈。
2017年3月,FDA批準羅氏的單抗產品“Ocrevus(Ocrelizumab)”用于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癥(RMS)和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癥(PPMS)的治療,這使之成為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批治療2種類型多發性硬化癥的疾病修飾療法。
Ocrelizumab是一種人源化的抗CD20 單克隆抗體,而CD20+B細胞被認為與髓鞘和軸突損傷有關,Ocrelizumab可選擇性地與B細胞表面的CD20結合,而不影響干細胞或血漿細胞,可以發揮神經保護功能。Ocrelizumab通過靜脈輸注給藥,每6個月1次,在發布時,該藥物的定價為每年費用6.5萬美元。
連接智能手機的起搏器設備
對于用來預防或矯正心律失常、心律不齊的心臟起搏器、除顫器等植入式設備,遠程監控是護理的重要部分。在傳統的治療中,這些設備的遠程監控通過床旁控制臺進行,將相關數據傳輸給醫生。目前使用心臟起搏器、除顫器等設備的患者有數百萬之多,但大部分患者對該設備的功能缺乏基本了解,遠程監控的依從性欠佳。
而連接智能手機的帶藍牙功能的起搏器設備可以及時患者及其心臟治療之間斷開連接的問題,并能讓患者更深入地了解心臟起搏器提供的健康數據,并將健康信息及時傳遞給醫生,讓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緊密和高效。
囊性纖維化治療新藥
囊性纖維化(CF)是一種遺傳性外分泌腺疾病,主要影響胃腸道和呼吸系統,通常具有慢性梗阻性肺部病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和汗液電解質異常升高的特征,CF主要是由于編碼囊性纖維化跨膜電導調節因子(CFTR)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CFTR蛋白缺失或功能缺陷引起。
2019年10月,FDA批準Vertex 公司的組合療法Trikafta(elexacaftor/tezacaftor/ivacaftor)上市,用于治療囊性纖維化(CF)跨膜傳導調節因子(CFTR)基因中存在至少一個F508del突變、年齡≥12歲的CF患者,有望治療90%的CF患者。
在美國,Trikafta 預計定價為31.1萬美元。
丙型肝炎通用療法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最為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丙型肝炎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
2016年,FDA批準Gilead公司的口服雞尾酒療法Epclusa(sofosbuvir+ velpatasvir),與利巴韋林聯用治療伴有或無晚期肝病的基因1~6型丙肝病毒(HCV)感染,其中索非布韋是一種核苷類似物聚合酶抑制劑,velpatasvir是一種泛基因型NS5A抑制劑。這也是首個獲批治療全部6種基因型HCV感染的藥物。
此后,2017年7月,FDA批準Gilead的Vosevi用于治療無肝硬化(肝病)或輕度肝硬化的1-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成年患者群體,Vosevi是是每日一次的單片治療方案,含三種固定劑量成分,包含400mg sofosbuvir、100mg velpatasvir和100mg voxilaprevir(一種泛基因型NS3蛋白酶抑制劑)。
通用型丙肝療法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醫生對丙肝患者的治療,同時有望在公共衛生層面減輕HCV帶來的巨大負擔。此外,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授予了發現丙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
提高早產兒肺功能的嬰兒正壓呼吸系統(Bubble CPAP)
體重過輕、體弱的早產兒往往需要專門護理,包括為患有嬰兒呼吸窘迫綜合征(IRDS)的早產兒提供通風設備。對于早產兒來說,通常在機械通氣時給嬰兒使用表面活性物質,這種做法可能會對早產兒造成持久的肺損傷,并導致慢性肺病的發展。
與機械通氣不同,b-CPAP是一種無創通氣策略——在呼氣時為新生兒提供持續的氣道正壓以維持肺容量。振蕩而不是恒定的壓力增強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當長期使用時,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物理損傷并刺激肺部生長。
創新的實踐和政策提高遠程醫療可及性
COVID-19疫情期間,遠程醫療實踐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采用。政策層面的支持使得越來越多的虛擬護理模式和和遠程醫療得以實現,這些舉措不僅加快了患者獲得醫療服務的速度,也保護了醫療工作者和社區成員的安全。這些變化也打開了遠程醫療的大門,促進了新項目的發展。
控制產后出血的真空誘導子宮填塞器
產后出血是一種嚴重的分娩并發癥,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約有1%-5%的產婦會有產后大出血,在中國產后出血一直近年來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第一原因。
對產后出血孕產婦的治療包括輸血、服用相關藥物、手術,緊急情況下甚至需要切除子宮。目前該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是真空誘導子宮填塞——一種利用子宮內產生的負壓使出血腔塌陷,從而使肌肉關閉血管的方法。真空誘導設備為臨床醫生治療產后并發癥提供了一種新的微創工具,可適用于資源匱乏的發展中國家,惠及更多患者。
前列腺癌PARP抑制劑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發病率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癥,其死亡率位居第五。2020年2月《Cancer》在線發表了全球前列腺癌的疾病負擔,2017年全球共有約130萬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其中超過1/5發生在美國,其次是中國。此外,由于早期常見癥狀,包括尿頻、排尿困難、夜尿多等,與老年男性常見慢性疾病前列腺炎癥狀相似,半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
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是一種關鍵的DNA修復酶,在DNA損傷斷裂時被激活,從而識別并結合到DNA斷裂位置進一步激活、催化受體蛋白的聚ADP核糖基化作用,參與DNA的修復過程。PARP抑制劑通過影響PARP功能而阻礙DNA修復過程,使同源重組修復缺陷細胞死亡。近年來,PARP抑制劑的研發已經成為抗癌領域的一個熱點。
2020年5月,美國FDA批準兩款PARP抑制劑治療前列腺癌:Clovis Oncology公司的Rubraca(rucaparib),用于治療攜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阿斯利康和默沙東聯合開發的奧拉帕利,用于治療攜帶同源重組修復(HRR)基因突變的mCRPC患者。值得一提的是,Rubraca是第一個被批準用于治療前列腺癌的PARP抑制劑。
預防偏頭痛的免疫藥物
偏頭痛是臨床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類型,臨床以發作性中重度、搏動樣頭痛為主要表現,頭痛多為偏側,一般持續4~72小時,可伴有惡心、嘔吐,光、聲刺激或日常活動均可加重頭痛。偏頭痛多起病于兒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達發病高峰,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三倍,人群中患病率為5%-10%,常有遺傳背景。據估計,全球約有13億偏頭痛患者。
偏頭痛無法和根治,減輕或終止頭痛發作,緩解伴發癥狀等。目前常見特異性治療物包括麥角類制劑、曲坦類藥物等,然而該類藥物具有強力血管收縮作用,因此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無法使用這類藥物,同時頻繁使用也會引起過量使用性頭痛。
不過近年來,偏頭痛治療領域迎來了新的突破性進展。2018年,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的藥物來幫助預防偏頭痛,這類藥物通過阻止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活動而起作用的,偏頭痛發作時,患者血液中CGRP的水平升高,而三叉神經系統釋放的CGRP是觸發偏頭痛發作的“開關”。
這一發現讓CGRP信號通路成為治療偏頭痛的熱門靶點,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有多款CGRP受體或CGRP本身的抗體類療法獲批上市,用于偏頭痛的預防治療,包括erenumab-aooe、fremanezumab-vfrm、galcanezumab-gnl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