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發改委印發了《“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并提出了2025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目標。疫情之后的醫療新基建一直是多方關注的話題,隨著本輪國家醫療建設任務的下發,中國醫療器械將正式迎來“黃金發展期”!7月1日,發改委印發了《“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并提出了2025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目標。疫情之后的醫療新基建一直是多方關注的話題,隨著本輪國家醫療建設任務的下發,中國醫療器械將正式迎來“黃金發展期”!

該政策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局四部門制定。《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體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明確建構四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工程”:一是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二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三是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補短板工程;四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
在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中,《方案》指出,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和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其中,省級疾控機構原則上要有達到生物安全三級水平的實驗室;地市級疾控機構有達到生物安全二級水平的實驗室;縣級疾控機構達到相關建設標準。針對呼吸系統等重大傳染病,在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等重點地區,遴選呼吸、感染等專科能力突出,“醫、教、研、防”水平領先的綜合性醫療機構,進一步改造提升傳染病防控救治設施,建設足量的負壓病房、可轉換重癥監護病區、可轉換院(病)區,加強傳染病解剖室、臨床教學用房、應急物資儲備空間等設施建設,配備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傳染病隔離轉移裝置等醫學設備,有條件的可以配備移動生物安全三級水平實驗室、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針對海(水)上、陸地、航空、雪域等場景需求,加強救援物資儲備配送能力和專業設施設備建設,結合實際配置信息聯通和指揮設備、移動手術室、移動CT、直升機停機坪等。
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中,《方案》要求加快未能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范圍的市、縣級醫院建設,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服務人口超過100萬的縣有達到城市三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醫學科研平臺設施和裝備水平。遴選建設120個左右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形成省域內具有較強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提升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大型設備配備水平,加強智慧醫院建設;加強胸痛、卒中、創傷、呼吸等專病中心和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等。推動臨床科研成果轉化,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設備、疫苗、醫學數據等領域“卡脖子”問題。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醫學科研平臺設施和裝備水平。建設高水準、國際化、開放性的藥物、醫療器械裝備、疫苗等臨床科研轉化平臺和創新技術孵化基地。改善臨床診療基礎設施條件,適當超前配置大型醫用設備。深度運用 5G、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醫院,建設重大疾病數據中心。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人事薪酬制度、利益分配、新藥(醫療器械)研發上市等方面先行先試。
在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補短板工程中,《方案》要求每省份支持1個省級婦產項目建設,每省份支持1個兒科項目建設,支持分娩量較大、人口較多的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項目建設。兒科項目重點加強呼吸、神經、血液、腫瘤等重大疾病救治設施建設,配置相關緊缺醫療設備。支持每省建好1所省級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病區,爭取實現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較多的地級市和縣都有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專科。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都具備精神(心理)衛生服務能力。將部分有一定規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級醫院轉型改建為康復醫療機構和護理院、護理中心,同步完善土地、財稅、價格、醫保支付、人才等政策工具包,重點為急性期后的神經、創傷等大病患者,老年等失能失智人群,臨終關懷患者提供普惠性醫療康復和醫療護理服務。
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中,《方案》要求加強具有中醫特色的肺病科、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癥醫學科等科室及疫病防治隊伍能力建設,搭建中醫藥疫病防治科研支持平臺。建設可轉換傳染病區、可轉換ICU、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實驗室、醫療廢棄物處置設施等,配備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心肺復蘇等重癥急救搶救設備,做好必要的負壓救護車、移動中藥房等移動設備配置,做好醫用防護物資和藥品儲備。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35個左右、覆蓋所有省份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50個左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
政策發布后,關于資金支持方面的準備也非常充足。《方案》明確:本次建設所需資金,由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渠道籌措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綜合考慮事權劃分原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對地方項目實行差別化補助政策,原則上按照東、中、西部地區分別不超過總投資的30%、60%和 80%的比例進行補助,享受特殊區域發展政策地區按照具體政策要求執行。對部分投資需求較大的項目實行中央補助投資最高限額控制,額度如下:1.省、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 2 億元、5000 萬元和 1000 萬元。承擔區域公共衛生中心的省級疾控中心,單個項目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3億元。2.國家醫學中心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額度按照單個項目批復情況確定。區域醫療中心、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5億元、3億元、3億元。其中,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分發展起步和能力提升2個階段進行安排。3.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縣級醫院提標擴能項目單個項目中 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2億元和5000萬元。4.省級婦產科、兒科建設項目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2億元,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不超過5000萬元。5.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中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1.5億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單個項目不超過1億元。
疫情之后的醫療新基建一直是多方關注的話題。隨著本輪國家醫療建設任務的下發,中國醫療器械將正式迎來“黃金發展期”。此前,中研網報告稱,2025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14010億元。

集聚創新之力的B村經過十余年來的深耕和培育,形成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三大重點產業集群,全力構建世界一流的生物產業生態圈。在醫療器械領域,目前園內10家醫療器械企業的14個產品已經進入國家醫療器械創新產品審批“綠色通道”;在最高標準的三類醫療器械領域,園內已獲117張產品注冊證,30張產品生產許可證。值得一提的是,B村客官泓懿醫療、徠瑞醫療、景昱醫療、銓通醫療與舒通醫療已率先布局神經介入領域,維偉思、久心醫療已深入心律失常領域,貝康醫療自成立以來便致力輔助生殖領域,再鼎醫療、吉因加等企業則主攻腫瘤疾病治療。相信隨著《“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發布與施行,中國醫療新基建將成為體系完整、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